首页 > 疾病指南 > 妇科疾病 > 子宫肌瘤偏爱五类女性 伤害子宫健康有三个杀手

子宫肌瘤偏爱五类女性 伤害子宫健康有三个杀手

来源:母爱亲子网    阅读: 1.1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报道称35%的女性患有子宫肌瘤。据专家介绍,约4~5名育龄女性中有一人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影响生育,特别容易引起胚胎停止妊娠、流产。她建议女性至少每年做一次超声波检查。

子宫肌瘤偏爱五类女性 伤害子宫健康有三个杀手

雌激素分泌过多可致病

多种妇科疾病与遗传、压力有关。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但不及时治疗会威胁女性的健康。那么,谁容易得子宫肌瘤呢?肖承教授指出,人的成长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同,对于城市女性来说,最佳生育年龄是25-28岁,但很多女性,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女性,孩子大多是28岁以后,有的人接近40岁才想要孩子,结果发现卵巢功能衰退

同时,未育女性进入更年期容易得子宫肌瘤。女性一生原始卵泡数量有限,排卵年限约为30年。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由于激素的作用,卵巢暂停排卵,直到哺乳期的第4~6个月才恢复,卵巢推迟了一定数量的排卵,有生育史的女性必须进入更年期。未育女性不能立即有效保护妊娠激素,容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肌瘤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中年妇女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精神压力,容易抑郁。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女性开始出现雌激素控制期。在这个时期,女性自身的抑郁症容易增加雌激素的分泌量,加强作用,有时可以持续几个月到几年,这也是子宫肌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空腹躺下可以自我检查

很多女性在过程中发现子宫肌瘤,剖腹产时也发现子宫肌瘤。那么,患子宫肌瘤真的没有征兆吗?专家指出,出现以下症状应警惕是子宫肌瘤。

一是白带增多,正常白带是少量白色稍微粘稠的分泌物,随着月经周期的增多和稀薄度有所变化。子宫肌瘤常引起白带增多,呈脓血样,伴有臭味。另外,阴道出血、阴道出血是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月经不调、月经量增加、月经延长、阴道出血不规则等严重出现贫血症状。

患子宫肌瘤也会感到疼痛,子宫肌瘤患者腰背疼痛、下腹膨胀等症状也有可能发生,肌瘤茎扭曲或肌瘤红色变性时会发生剧烈腹痛。还有压迫症状,因为肌瘤压迫膀胱会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压迫直肠会导致便秘、大便不畅等症状。

女性可以自己学习触摸方法检查肿块。子宫肌瘤小时候自己摸不到的时候,自己摸肿块表明肌瘤相当大。方法是早上,空腹排出大小,躺在床上,弯曲膝盖,放松腹部,自己用双手在下腹部按,从浅到深,有肿物就能找到。

烹饪内分泌是关键

目前子宫肌瘤育龄妇女发病率达35%。过去对这种疾病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切除子宫。据调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切除子宫的女性离婚率都比健康者高得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切除子宫不再是子宫肌瘤患者的唯一选择。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引起的。因此,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一般从调节血气、化瘀散结开始,全面调节内分泌,改善微循环,消除体内淤积,达到消除子宫肌瘤的目的,现代女性建议注意内分泌的调节。

专家指出,子宫肌瘤喜欢5种女性

妇产科专家指出,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证明,子宫肌瘤也有高发人群,5种女性应重视

一、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直系亲属和姐妹患子宫肌瘤的人,生病的概率是没有家庭病史的4.2倍。

二、有导致卵巢功能亢进因素的女性。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有卵巢内分泌功能的疾病,例如粒状细胞瘤、卵巢粒状膜细胞瘤等,诱发子宫肌瘤。

三、子宫肌瘤发病率与产次成反比。怀孕10月份哺乳半年,卵巢不排卵,激素分泌低,保护子宫健康。

四、雌激素利用率高的女性。荷尔蒙的作用需要受体,有些人受体敏感,容易受荷尔蒙的影响,容易患子宫肌瘤。

五、肥胖的女性。据研究,体重每增加10公斤,肌瘤风险增加21%。肥胖的体质容易合成雌激素。

伤害子宫健康的三种杀手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也是非常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荷尔蒙,维持女性内分泌的稳定。子宫健康的女性,体内存在的雌激素水平会影响一生的智力状况,可以决定进入更年期的时间。

(1)与怀孕相关的疾病。

女性是避孕或妊娠失败的牺牲者(流产、葡萄干、异位妊娠等),在此过程中子宫也一次受到严重损害。

(2)各种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子宫炎症。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泛滥,宫糜烂、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等炎症增加。

(3)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子宫病理变化。

例如月经不调、子宫功能出血、子宫肌瘤、子宫癌、子宫颈癌、卵巢肿瘤等。

据妇科疾病调查结果显示,宫颈糜烂仍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常见疾病,患病率约占调查对象的30%-40%。另外,宫颈糜烂者的宫颈癌发病率比非糜烂者高约7~8倍。子宫的其他疾病也占妇科疾病的二分之一,即每两名妇科患者,一人患子宫疾病。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