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指南 > 生活疾病 > 胃炎如何发展成胃癌?如何预防胃癌?

胃炎如何发展成胃癌?如何预防胃癌?

来源:母爱亲子网    阅读: 2.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十人九胃病。意思是人吃五谷杂粮,十人九人患胃病。但现代医学证明,这句古谚并不完全正确。研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或轻或重的胃病,在胃镜下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是,如果治疗适当,注意饮食调节,胃炎就可以控制。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可逆的。但是,如果不控制的话,有可能走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胃癌的不可逆之路。50%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人会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40%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会发展成肠化生,8%患肠化生的人会发展成异形增生,1%左右的异形增生会发展成胃癌。

胃炎如何发展成胃癌?如何预防胃癌?

胃炎如何演变成胃癌?

医学家Lauren根据胃癌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将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肠癌起源于肠化生粘膜,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类型。

非萎缩性胃炎-多炉萎缩性胃炎伴化生-完整肠上皮化生-不完整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肠胃癌(Correa级联)被认为是古典的胃癌发生过程。荷兰全国数据显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重度异型增生在10年内发展为胃癌的概率分别为0.8%、1.8%、4%和33%。

从胃炎到胃癌的发病过程表明,胃癌不是从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而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临床发现,很多人日夜担心自己会突然得癌症,其实,胃癌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长期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消除恶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发现早癌,拯救家庭。早期胃癌(EGC)癌细胞仅浸入胃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无论淋巴结是否转移,手术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为80%~90%,其中发病阶段胃癌(SGC)和微胃癌(MGC)的10年的生存率为100%,发展期胃癌手术切除后患者的5年的生存率为30%~40%。

三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70%以上的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非特异性、胃炎和胃溃疡等症状逐渐出现,包括上腹部膨胀不适、隐痛、反酸、嘎嘎、呕吐、食欲减退、黑便等。许多癌症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等非侵入性方法发现,但胃癌特殊,如果不通过胃镜检查,很难早期发现癌变。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提前筛查。

目前,发达国家每年接受消化道内镜检查的人数比例已超过10%,而我国每年接受检查的比例不足2%。这除了健康观念落后外,还受制于传统胃镜检测资源配置不均衡、不便等因素。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胃病筛查手段也在创新。

预防胃癌食物需要多样化

食物需要多样化,保持饮食平衡。避免高盐(每日盐量应控制在10克以内)、硬、过热的饮食。喝烈性酒也会损伤胃粘膜,诱发胃癌,要注意避免。

适当食用具有保护作用的食物。选择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如杏仁、谷物、花生、植物油等。大蒜能抑制胃内硝酸盐还原菌和霉菌的生长,应提倡多吃。不吸烟可以减少亚硝化反应的催化剂硫氰酸盐在体内的含量,降低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少吃或不吃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是诱发胃癌的因素,人们应该少吃或不吃腌、熏、烤、烤、炸的食品和霉菌食品。

5种方法帮助预防胃癌

1、多吃天然新鲜食物,避免过于粗糙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特别是加工休闲零食

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c不足,是食道癌、胃癌高发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降低疾病风险。

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调料、盐、糖、添加剂等,对健康无益。

2、食物清淡,低盐少调味料,避免过冷、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油炸熏制腌制食物

高盐饮食增加胃酸分泌,增加胃癌风险。我们的胃很娇嫩,反复强烈刺激的话,经常吃辣、热、冷的食物,粘膜血管会急剧收缩或扩张,刺激和损伤消化道。在消化道不断损伤、修复过程中,容易引起癌变。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腌制食品、发霉的食物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应避免食用。

3、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食物充分咀嚼后咽下

我们的牙齿是切断工具,为了切断食物咀嚼,胃里没有牙齿。因此,吃饭时狼吞虎咽不细嚼,就会把大食物送到胃里,增加胃的负担。从长远来看,胃将不堪重负。

4、吃粥,但不要吃泡饭

粥是将大米彻底煮烂,大米中的淀粉溶于水中,达到水乳融化的状态,容易消化吸收。

泡饭的状态不同:米是米水是水。吃泡饭的时候,和吃粥一样,不怎么咀嚼就咽下去,给胃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经常吃泡饭会伤胃。

5、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心理因素对健康有很大影响。过度的精神紧张、情绪兴奋、抑郁等精神因素对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压力过大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粘膜修复能力下降。情绪和心情会引起胃肠症状,长期不良感情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胃肠疾病的导向风险。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不安、愤怒等不良情绪。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