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指南 > 育儿指南 > 孩子是怎么变“笨”的?

孩子是怎么变“笨”的?

来源:母爱亲子网    阅读: 1.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53歧视孩子

孩子是怎么变“笨”的?

有人做过有趣的实验,把梭鱼放进有很多小鱼的池子里,什么时候梭鱼饿了,张开嘴吞下小鱼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这个人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

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的鱼。可是,无数次的碰壁后,梭子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这种无能感最终害死了它。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许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失去了自信。在别人眼里,他们觉得越学越笨。那么,孩子是如何傻起来的呢?

首先,永远赢不了的游戏。如果我们让孩子玩游戏的话,这个游戏的难易度超过了孩子现在的理解能力,但是我们没有对孩子做任何说明。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了。孩子的感觉越来越差,不用说,孩子会觉得自己很笨。在孩子的生活中,很少有获胜的感觉。最终,他们可能会成为傻瓜和害怕脚的孩子。

其次,过早的知识传授。热衷于智力开发的父母中,积极地对幼儿进行读写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孩子可以用鹦鹉学舌头,但不理解,往往不能促进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伤害了自信。

最后,大量的负面暗示。有一个充满意义的童话:有一个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巫婆关在塔上,每天只能见巫婆。巫婆每天对她说:你的样子很丑,见到你的人很害怕。公主相信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跑。直到有一天,一过塔下,看到公主那样仙人般的美丽,吓了一跳,救了她。这位公主对着镜子意识到自己这么美。事实上,许多父母可能无意中扮演巫婆的角色。

说孩子笨是父母的口头禅,说话时也有爱。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候,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和别人相比,看人丁多聪明!”“李阿姨的女儿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她比你还小呢。”……有时,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脑子的。

整天淹没在这么多负面暗示中,孩子为什么不诚实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

如果孩子因为上述各种各样的理由,相信自己的头脑笨拙,学习能力差,他们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无意识地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信息进入记忆库,保护主人的信念是正确的

如果孩子不想变傻,首先要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孩子们成功并体验到幸福时,他们的大脑会释放大脑里的咖啡。这种化学物质会让孩子们想重复这种经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对孩子来说,各种各样的探索是学习的机会,为孩子找个矮苹果树,让孩子踩脚,伸手就能摘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其次,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父母会为孩子的成功感到骄傲,但朱丽叶不想让他的儿子现在上大学,因为他想让他享受更多的童年,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她和作者有

作为老师,成绩、兴趣、快乐的童年、道德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兴趣,伟大的成绩随之而来。那么,作为母亲,你认为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我希望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然而,兴趣仍然是第一位的。只有当你感兴趣的时候,你才能快乐。”

这位母亲的信念与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异曲同工。有一次,这位教育工作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扔出去,一边问2+3=?哪个孩子接球,哪个孩子说答案,孩子们很高兴学习。听课的老师有时不理解。你说这不是很多吗?直接提问就可以了吗?你想要什么样的发言球?但是,他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们没有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仍然被很多父母所熟视。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喜欢学习,那就把激发、照顾和提高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放在每天的日程上。

最后,告诉孩子,失败没关系。学习、活动总是有胜负、失败。如何给孩子评价是艺术,孩子自己没有自我评价能力,大部分都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自我认识的。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歧视孩子,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灿烂!

相关报道:单亲家庭应重视性别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最大,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教育狂式父母吗?陆天明:给孩子爱的教育

备孕
怀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