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指南 > 生活疾病 > 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瘙痒和麻木是最常见的

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瘙痒和麻木是最常见的

来源:母爱亲子网    阅读: 8.9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据家庭医生糖尿病频道介绍,糖尿病的症状有典型的症状和非典型的症状,饮食多,尿多,消瘦(体重减轻)是糖尿病的典型的症状,糖尿病的非典型的症状疲劳,容易感染,皮肤感觉异常(蚂蚁行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特别是女性外阴瘙痒

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瘙痒和麻木是最常见的

糖尿病又称解渴症,是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病。高血糖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分泌失衡,体内参与血糖代谢的作用受到损害,或者两者兼有。糖尿病发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系统、内脏、组织并发症,尤其是眼、肾、心、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最严重的是,肢体末端(手脚)发生坏蛆,逐渐变黑变碳,结果非常严重。

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遗传异质性。糖尿病有家庭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庭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以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个DNA位置参与发病,其中HLA抗原基因中DQ位置多态关系最密切。在2型糖尿病中了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明确的基因突变。

2、环境因素

饮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个体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有免疫系统异常,一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引起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症状:

糖尿病症状分为代谢障碍的表现,特别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不明显或只有一部分表现,另一种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尿多是因为血糖值过高,超过肾糖阈值(8.89~10.0mmol/L),肾小球过滤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值越高,尿糖排出越多,尿量越多,24小时的尿量达到5000~10000ml。然而,老年人和有肾病的人,肾糖阈值增高,尿糖排泄障碍,血糖轻度增高时,尿量不明显。

2、多饮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力明显提高,再加上多尿,水分损失过多,导致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力进一步明显提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多饮。多喝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吃的机制不太清楚。许多学者倾向于降低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的摄食后血糖值上升,动静脉血浓度差增大(0.829mmoL/L以上),摄食中枢受到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但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入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脉血糖浓度差小,组织细胞实际处于饥饿状态,刺激摄入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机体实际处于饥饿状态,能量不足也引起食欲亢进。

4、降重糖尿病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但体重下降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身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体重减轻糖尿病合理治疗后,体重下降可控,恢复。例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减轻,表明代谢控制不良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无力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很常见,葡萄糖不能完全氧化,即人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有效释放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负氮平衡等,全身无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要诉说视力下降或模糊,主要是高血糖和晶体渗透压变化,晶体屈光度变化。早期一般多发生功能性变化,血糖值得到良好控制,视力可以迅速恢复正常。

7、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较多,糖尿病酮酸中毒、高渗性非酮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引起的脊髓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糖尿病并发核病等。

分类:

常见的是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糖尿病酮酸中毒(DKA)容易发生。也被称为青年发病型糖尿病,是因为它经常发病到35岁,占糖尿病的10%以下。I型糖尿病本身决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

II型糖尿病:也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部分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患者肥胖多,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补偿胰岛素抵抗,但与患者高血糖相比,胰岛素分泌还不足。这种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经常在明确诊断前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有效。另一部分患者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儿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