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指南 > 健康生活 > 脑积水的基本常识

脑积水的基本常识

来源:母爱亲子网    阅读: 3.6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原因都会造成脑积水疾病的出现,毕竟是大脑方面出现了问题,大家还是很关注此疾病的,那么对于脑积水的基本常识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在这里,我特别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脑积水的基本常识

婴儿脑积水,指婴幼儿时期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脑脊液大量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导致出现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

先天性脑积水,先天畸形所致脑积水包括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中孔和侧孔闭锁等,后者可伴有脑积水和脊柱裂。在婴幼儿,也有少部分是肿瘤所致,但是较为少见。此外,约有1/4的脑积水病因不明。

后天性原因是产伤后颅内出血,新生儿或婴儿期化脓性、结核性或其它种类脑膜炎,缺氧性脑病等,它们容易造成脑内某些部位发生病变,如第四脑室开口、环池、中脑和小脑幕游离缘之间间隙的继发粘连,导致脑脊液流通障碍,还可发生大脑表面蛛网膜下腔的粘连,容易造成脑脊液吸收障碍。

非交通性脑积水(阻塞性脑积水):由于脑室系统发生梗阻所致,梗阻部位多在脑室系统的狭窄处,如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出口处等,梗阻以下的脑室系统可显着扩大。

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之间并无梗阻,因为脑脊液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脑脊液大量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也有一些病人是因为梗阻部位是在脑脊液流出脑室后的更远端,大多在基底部位;脑脊液可以流到枕大池和脊髓蛛网膜下腔,但不能到达幕上的蛛网膜下腔,即大脑球表面,这样,脑脊液不能被蛛网膜颗粒吸收。

病婴烦燥不安,呕吐,疲倦。多在出生后数周出现头颅增大,一般多在3-5个月时才逐渐发现,也有出生时头颅即增大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头颅进行性的异常增大,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额部向前突出,囟门扩大隆起,颅缝增宽,头顶扁平,头发稀少,头皮静脉怒张,面颅明显小于头颅,颅骨变薄,叩诊可听到类似西瓜熟的“瓜熟音”,晚期出现眶顶受压变薄和下移,使眼球受压下旋以致上部巩膜外露,呈“落日状”。

因婴幼儿骨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头颅可以发生代偿性扩大,因而在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不明显。但脑积水严重,进展较快时,亦可出现,其症状为反复呕吐。患儿还可出现脑退行性变,四肢中枢性瘫痪,视神经受压萎缩而致失明,智力改变和发育障碍等,常并发身体其它部位畸形。

对于疾病,生活中我们要懂得积极预防,对于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忌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积极锻炼,拥有好的体魄,好的心态,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生活,最后祝患者们早日康复!

理财
家居
运动健身
家具
健康生活
恋爱技巧
真情实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