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指南 > 健康生活 > 心力衰竭不要怕,及时送医治疗症状能改善!

心力衰竭不要怕,及时送医治疗症状能改善!

来源:母爱亲子网    阅读: 5.0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心力衰竭不要怕,及时送医治疗症状能改善!

摘要:患者1个月前出现胸闷伴有心悸症状,在活动后以及情绪改变后会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来院就医后诊断为心力衰竭,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采取综合治疗。住院后通过一系列的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好转,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建议出院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病情加重。

【基本信息】男性、57岁

【疾病类型】心力衰竭

【就诊时间】2021年8月19日

【治疗医院】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罂粟碱、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钙片、那屈肝素钙、美托洛尔、盐酸伊伐布雷定、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呋塞米、螺内酯)

【治疗周期】住院10天。

【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好转,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

一、初次面诊

八月十九日早上,一位今年57岁的患者来到我科就诊,患者自诉:1个月前他出现胸闷伴有心悸症状,活动后及情绪改变后加重,休息缓解,1月来逐渐加重,频繁发作,有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伴乏力,无头晕及黑朦症状。

经过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达170/110mHg,自服“氯沙坦氢氯噻嗪”等药物控制;  糖尿病病史5年,服用“格列美脲”控制。既往脑梗,遗留左侧肢体欠灵活,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心力衰竭”收入我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我们进一步做了彩超心脏(3D),检查结果提示全心大;心功能减低;二尖瓣轻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心包腔积液。又做了64层CT胸部(肺)扫描,检查结果表示考虑患者双肺炎症;右侧胸腔积液,右肺膨胀不良;心影增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上述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血液瘀滞、心肌收缩异常常可形成血栓,易致栓塞,因此需应用药物进行活血化瘀,抗凝与抗血小板共同进行心力衰竭的治疗,因此予以患者对症治疗。

具体用药如下如下: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罂粟碱;抗血小板:口服阿司匹林;调血脂稳定斑块: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抗凝:那屈肝素钙;控制心率,改善心肌耗氧量,缓解缺血:美托洛尔、盐酸伊伐布雷定;控制血压,改善心肌重构,抑制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强BNP(脑钠肽)系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减轻前负荷、利尿:呋塞米、螺内酯。

10天后患者病情好转,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遂予以出院。

三、治疗效果

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调血脂稳定斑块、抗凝、控制心率,改善心肌耗氧量,缓解缺血控制血压,改善心肌重构,抑制RAS系统,增强BNP系统,减轻前负荷,利尿,强心,改善心功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询问患者居家情况,患者自诉遵医嘱服药,少油少盐健康饮食,目前没有再次发生胸闷心悸等不适。

四、注意事项

1、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饮食需清淡,避免摄入油腻、酸辣食物,多吃粗纤维、维生素丰富食物。

2、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事物,少吃肥肉和动物肝脏,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

3、日常生活中应适量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合理的锻炼有助于心肌供血,增强心脏的耐受能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而诱发心绞痛发作。

4、出院后按医嘱规定继续服用药物,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返院复查,不适及时就诊。

五、个人感悟

病例患者主要是心力衰竭,患者因胸闷心悸,伴夜间平卧困难一个月住院治疗。那么心力衰竭是什么呢?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那么,心力衰竭可以治好吗?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的、自发进展性疾病,很难根治,但是可以预防。怎样预防呢?

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过于劳累、高脂饮食、烟酒嗜好、情绪激动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会使已有的心脏疾病更加恶化。其次,适量运动也对预防心力衰竭有很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可以做剧烈运动,因此心力衰竭的患者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运动。我们还要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导致心力衰竭。我们还要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缓解压力,预防心脏疾病等等。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心力衰竭,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当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理财
家居
运动健身
家具
健康生活
恋爱技巧
真情实感
二胎指南